惠州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 欢迎您!
 

当前位置:首页 » 新闻动态 » 行业要闻
绿水青山的小康期盼!广东聚力生态环境治理,换得民生福祉发展红利
来源:南方日报       发表时间:2021-07-14

        全面小康 广东答卷

  蓝天白云下,广州塔高耸,有轨电车在花海树丛中穿梭,市民迎着珠江清风畅快骑行;漫步深圳茅洲河碧道,花草摇曳,从前的黑臭滩涂蝶变成市民休闲的湿地公园;练江边的乡村,整洁静好、鸟语花香,常有城里游客前来“打卡”……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,广东的绿色发展正让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一照进现实。

 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指出,广东有条件有能力把生态文明建设搞得更好。一直以来,广东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,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,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,群众有了满满的获得感,经济转型高质量发展不断向深向好,全面小康的绿色成色更足。

  聚力治污:“污染典型”蝶变“治污典范”

  “终于可以在家门口训练了!”深圳市体工大队队长夏哲顺很高兴,过去因水质不达标,皮划艇队不得不常年在外地训练。随着茅洲河水质改善,50多名水上运动员终于“回家”。

  茅洲河水质改善,是广东各方治理力量“拧成一股绳”的成果。生态治理,道阻且长,行则将至。广东高位推动聚合力,打好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,为高质量发展打基础。

  2018年以来,广东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,省主要领导分别牵头督办污染最严重的茅洲河、练江污染整治。随后,全省五级8万多名河(段)长齐心聚力,破解“九龙治水”局面,整改河湖问题45.7万个。省生态环境厅协调建立“流域+区域”跨市治理合作机制,及时协调解决流域城市间突出问题,并组织“一市一策一专班”督导帮扶,推动左右岸、上下游、干支流全流域治理。

  以“一切工程为治水让路”的态度,深圳、东莞两市协同,“大兵团作战”综合治理,同时用“绣花功夫”逐户推行雨污分流,补齐数十年水环境“欠账”。

  两次被中央环保督察组点名的练江也迎来新生。汕头、揭阳两市在污染最重的支流旁驻点办公,一座座污水处理厂拔地而起,纺织印染企业集中入园,从根源治污。

  2020年,茅洲河、练江水质分别创1992年、2004年以来最好水平,从“污染典型”蝶变“治污典范”。

  近年来,“广东蓝”屡次刷屏朋友圈,空气质量改善不断为人居环境加分。

  随着臭氧成为空气首要污染物,广东转向精细化治理,以臭氧防控为核心,创新“监督指导+专家帮扶”机制,组建院士专家团队到各地市指导,从源头精准管控臭氧的前体物。

  广东还强力调整能源、产业、交通运输结构,推动陶瓷等产业进行“煤改气”。新能源车快速普及,珠三角公交车全面实现电动化,天然气普及率也持续提升。

  2020年底,广东晒出生态环境治理“成绩单”——全省9个劣Ⅴ类国考断面全面消除,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87.3%,超额完成国家考核要求。广东空气质量领“鲜”全国,连续6年全指标达标,PM2.5再创新低、优于世卫组织第二阶段目标。

  构建格局:还老百姓蓝天白云清水绿岸

  生态环境关乎民生。近年来,一大批民生领域的突出问题不断解决,还老百姓蓝天白云、繁星闪烁,还老百姓清水绿岸、鱼翔浅底。

  清晨,广州天河车陂涌两岸绿树成荫,沿着石道漫步,两岸鸟鸣声不断。“以前又黑又臭,到处都是破布条、包装袋等,经过的人都会绕道走。现在臭味没了,水也清了,还经常能看到鱼。”在岸边做运动的叶阿姨回忆说。

  黑臭水体如同城市的“伤疤”,影响着群众生活品质。广东各地全力治理,省、市、县、镇、村五级河长齐心协力,目前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527条黑臭水体全面消除。

  治差水,更保好水。从2018年开始,广东铁腕整治1412个水源地环境问题,饮用水源水质连续数年100%达标。并优化调整339个水源保护区,群众的“水缸子”更安全。

  同时,全省建设用地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超额完成国家考核指标,省生态环境厅与韶关市联合共建韶关土壤污染防治先行区,土壤污染防治走在全国前列。另外,大力推进低碳发展,完成国家下达的“十三五”碳强度下降20.5%约束性目标。

  欲善其事,先利其器。广东各级财政投入治污资金超4000亿元,大幅提升生态环境基础能力。

  到2020年底,全省建成运行386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,污水处理能力达2798万吨/日,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一,2018—2020年全省城市(含县城)累计建成污水管网约2.27万公里。同时,垃圾分类新时尚蔚然成风,全省建成170多座生活垃圾处理设施,全省生活垃圾总处理能力达14.9万吨/日,无害化处理率达99.95%。

  环境问题的解决,离不开持续加强的监管执法。近年来,广东广泛开展大气和水督查及重点流域、区域交叉执法行动,全省整治“散乱污”工业企业10万余家。同时,高规格成立环委会,全面实施“三线一单”生态环境分区管控,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实现全覆盖,并建成涵盖大气、水、土壤等全要素的生态环境监测基础网络,逐步构建起大生态环境格局。

  生态福祉:迎来美好生活换得发展新机

  走进位于潮南印染中心的汕头市丰城织染有限公司,只见车间宽敞明亮,布匹有序进入染缸。

  “以前生产环境脏乱、味道大,还担心污水排放不达标。”该公司负责人钟进丰介绍,以入园为契机,公司改进生产线和布局,同时园区统一收集处理污水,“不用再担心被环保罚款,一个月的产量相比之前还增长了70%。”随着入园企业升级改造,污染减少、效率提升,该园区也被生态环境部评为园区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示范园区。

  绿水青山,就是金山银山。广东日益改善的生态环境正转化为发展红利和民生福祉,城乡发展活力激发,高质量发展支撑弥坚。

  广东还以河长制为抓手建设碧道,到2020年底已铺开建设864公里高标准碧道,同时接续治理中小河流。碧道推动城镇升级、水岸联动发展,沿线正崛起座座滨水新城。

  绿色发展孕育出更多优质的生态产品。一台台盾构机始发,从地下穿山越海。国家重大水利工程——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正加快建设,其建成后将东送清冽的西江水,惠及粤港澳大湾区5000多万人。粤东韩江榕江练江水系连通工程、环北部湾(粤西)水资源配置工程也在全力推进,一个个超级工程将重塑广东水资源格局。

  森林进城,身边增绿。如今,珠三角9市全部建成国家森林城市,全省森林覆盖率达58.61%,214个湿地公园、175个森林小镇星罗棋布。

  广东乡村也随着环境改善焕发新的生机,村容改善,乡村旅游蓬勃兴起。2020年,全省22个市县获评“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”、3个区县获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实践创新基地称号。

  南粤葱葱,青山空幽;晴天渺渺,珠水东流。生态兴则文明兴,广东以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的担当和作为,为全面小康绘上天蓝地绿水清的生态底色,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支撑。

 
Copyright®2014 惠州市环境保护产业协会   备案号:粤ICP备14024040号-1
地址:惠州市惠城区江北文昌一路5号荣灿中心写字楼3511-3512室
电话(传真):0752-2589366 E-Mail:hzshbxh@163.com
建议使用分辩率 1024*768 、 IE6 以上版本浏览 Power By haiweiH